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吴岩
一、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取得的重大突破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们全票通过了《华盛顿协议》15个正式成员国的审查,成为了《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可以说近十年的准备工作,终于见了成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暑假之前,教育部专门就加入《华盛顿协议》的情况向刘延东副总理报告,刘延东副总理在报告上作了大段的批示:“此项工作做的出色也很有意义。向参与工作的部门和同志表示祝贺和感谢。请贵仁同志以我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工作力度。可商相关部门予以宣传、推动全社会关注和推动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领导的指示,也为了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更好的发展,8月21日,教育部网站和《中国教育报》针对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做了集中宣传,各个方面的专家从不同角度谈感受,说意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政府网、新浪、搜狐、网易等几十家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都纷纷跟进做了报道。从这些报道以及相关的评论来看,总的判断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高等教育战线内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赢得了社会公众对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肯定。大家的认可是对前期工作的肯定,也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和认证协会的秘书长,我深深地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第一,加入《华盛顿协议》,意义重大
记得2010年6月,时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的陈希同志在天津大学召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大会讲话中,将“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的和定位概括为“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工业界。当时,陈部长谈到:《华盛顿邮报》刊发的一篇文章写道“中国培养工程师的速度跟制造玩具一样快速、廉价”,说明西方有些人对我们的工程教育抱有成见。一是对我们的规模非常警惕,担心未来我们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像中国制造的玩具充斥在全世界的玩具市场一样,对世界的人才市场、工程师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二是对我们的工程教育质量不满,因为中国的玩具价格便宜,质量不好。但在三年以后的今天,《华盛顿协议》所有正式成员全票通过我们加入《华盛顿协议》,由经受质疑到认可,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
加入《华盛顿协议》是一个重大的节点,对于我国工程教育乃至,工业界都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一是“标准”,我国工程教育将采用与《华盛顿协议》具有实质等效的人才培养国际标准。
二是“认证”,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和认证结果将得到《华盛顿协议》签约国家和地区的认可、采信。
三是“学生”,为经过我国专业认证的工程类学生走向世界提供国际质量标准的“通行证”。
四是“基础”,为我国实施职业工程师制度打下基础,为我国职业工程师的国际流动打下了基础,为我国制造业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加入《华盛顿协议》,责任重大
加入《华盛顿协议》,就要按照《华盛顿协议》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每个点的工作做好,我们的工作很繁重,我们的任务很艰巨,我们的时间很紧迫,我们责任重大。
一是时间短:《华盛顿协议》从1989年成立至今已有14年,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我国2005年才开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时间只有8年。尽管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工程教育界的认可,但我们有清醒的认识,许多工作还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二是任务重:我国有14000多个工程教育专业布点数,占高等学校专业总布点数的1/3,工程专业类在校生超过400万人,占全国本科总数的1/3,毕业生超过100万人,占全国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3。
三个1/3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如果我们努力做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带动工程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三是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也是我们今后两年时刻要面对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没有选择,只有高质量做好我们一系列的认证工作,才能在两年后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华盛顿协议》全会上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成为正式会员。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认证体系,建设好一支熟知通晓国际标准的认证管理队伍和认证专家队伍,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指导帮助被评学校尽快按照要求进行自评自建工作,还要做好接受国际认证专家来华进行飞行检查准备工作等。
二、认真做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切实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历史新阶段。内涵式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促进公平。其中提高质量是核心,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教学评估。袁贵仁部长曾说过:“教学评估非常非常重要、特别特别重要,是天大的事。”
2011—2012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在制度层面对我国教学评估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政府、学校、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相适应的“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这是新时期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的制度安排,目标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
第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学校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以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五位一体”评估制度有几个特点,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体多元是指,评估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强调高校为教学质量保障主体,要求其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经常性的自我评估制度,建立自律机制;社会通过学校的质量报告和状态数据监督高校的办学质量;作为用人部门的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质量认证,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形式多样是指, 改变了过去单一以专家进校考察为主要形式的院校评估的局面:强化了常态监测和社会监督,形成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等形式,在专业认证中也更加强调持续改进和状态保持。此外,院校评估也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根据高等学校的办学基础,分为合格评估和审核式评估。内容丰富是指,除了作为举办者的政府推行的强制性院校评估,还有自愿参加的专业认证和评估、状态数据监测和年度质量报告发布则更加注重高校的主动参与和社会监督等等。
工程教育认证是“五位一体”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量大面广,我国本科高校有大约90%开设了工科专业,工科专业点数和在校学生数大约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工程教育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工程教育认证在整个评估制中的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领域深化改革、保障质量的重要举措
工程教育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通行做法,它是保障和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机构与行业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是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前提和组成部分,是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和工程师互认的重要基础。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对于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营造更好的工程教育氛围。这一方面指的是工程教育要和工业界共同来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希望全社会有更良好的工程教育环境和氛围,能够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来报考、选读工程教育。二是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本身具有工程背景的比较少,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比较大的一个差别,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师是学校门到学校门,工程背景薄弱,工程能力欠缺;四是面对大众化高等教育,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五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这些方面都是工程教育认证所积极倡导的。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意义和特点
第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2006年全面开始认证试点。当时,在国家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的领导下,教育部在机械、计算机,化工和电气等四个专业领域开展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目前,教育部主导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已经扩大到了14个专业领域,已经有超过200个专业点通过了认证。
在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二是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认证体系。2005年,我们就开始着手进行工程师制度改革的调研,当时由国务院18个部门和行业组织联合成立了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协调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组由教育部负责,明确将工程教育认证作为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基础,要建立起教育认证和注册工程师认证相衔接的认证体系。三是建立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机制,吸引产业界广泛参与教学过程,增强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精神就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面向工业界就是工业界要参与教育计划制订,要参与培养过程,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培养过程,要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和认证,再把评估和认证结果反馈到教育过程中去。四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提高国际竞争力。
第二,工程教育认证的特点
1.是合格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一种合格评价。认证结论为合格或不合格,强调基本要求而非专业评比和排名,鼓励学校在满足基本要求基础上发展多样性。认证学校在满足标准要求条件下,需要做好的三件事。一是说明你的目标——“说”;二是展示你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做法——“做”,三是证明目标的达成度——“证”。也就是说,专家组将通过认证学校说、做、证三个环节,来看学校资源、投入、过程,并据此判断其支持产出目标的程度。认证结论分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通过认证的有效期又分为“3年”和“6年”。不同的有效期只是反映专业对认证标准的达成度,没有优劣的区别。
2.强调培养目标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以行业专家和工程教育专家联合实施的外部评估,强调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估的对象是工程教育专业,评估的过程强调教育系统以外行业专家参与。这与教育系统内部的专业教学评估有本质的区别,内部评估注重过程规范,外部评估注重目标达成。在认证工作中,要求行业专家参与制定认证标准,参与认证考查过程,认证工作实施的主体依托于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的各个分委员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的一致性,更加强调专业的课程设置、支持条件和管理为学生的能力达成服务,毕业生能否满足行业所需的能力要求。
3.注重学生学习产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评价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注重“投入”评估模式,认证工作更加注重评价学生通过本专业的教学活动,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怎样的提升。换句话说,就是学生享受到了什么教学资源和服务,这些教学资源和服务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这些要求要适用于所有学生,不能以个别或少数学生的标志性成果来代替。
工程教育认证对学生的能力达成强调“过程性评价”,就是要求学校必须提供证据证明各个教学环节在学生能力达成方面的作用以及达成情况,再对照预设的毕业生素质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合格性和有效性。由此,发现专业教学各环节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 生发展的目标。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还反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学校以学生为本。
4.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实质等效要求认证标准等效、认证过程等效和组织体系等效,核心是“学生学习产出”等效。我们的认证体系与其他签约组织的认证体系实质等效,意味着经过我们认证合格的专业毕业生和其他签约组织认证合格的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实质等效”。我们能够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说明我们认证标准和组织架构得到了其他成员的认可,至少在形式上满足了“实质等效”的要求。但更关键的是执行,我们在认证过程中能不能严格遵照标准,实现认证过程的实质等效,这是关键。
四、对专家工作的要求
加入《华盛顿协议》对我国高等教育意义重大,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对我们具体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来说,更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我们现在是预备成员,两年之后我们能不能转正就是摆在眼前的问题。我们要想顺利转正,就要按照《华盛顿协议》的要求接受其他成员组织的飞行检查。他们怎么查,查什么?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要求才能通过他们的检查?这些我们都在研究。但是最核心的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要严格按照认证标准的要求,提高我们认证工作的质量,包括学校的工作质量和认证专家的工作质量。《华盛顿协议》对成员组织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标准,看你的标准是不是实质等效的,不光看标准的制定,还要看标准的执行:二是强调持续改进,就是看在认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没有改进,有没有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理论上,我们下半年接受认证的专业都有可能被国外专家飞行检查。大家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开展认证现场考查工作。下面,我想对大家提几点要求。
第一,尊重标准,遵循规范
在我们的认证体系当中,认证标准和认证办法是两个最重要的文件,标准就是尺度,是专家判断的依据,认证办法是认证工作的“认证法”,所有认证工作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认证,而不能自行其是。
做好认证工作,专家首要的就是掌握认证标准、熟知认证办法,我们的培训工作在这方面花了很大工夫,这方面我们的认证专家还有提高的空间。
去年9月,英国和澳大利亚两位专家考察我们的认证工作,在做非正式反馈时,其中意见之一就指出我们的认证专家掌握认证标准不够,现场考查讨论时,在讨论一个指标项时串到另一个无关的指标项。
我们还发现,有些专家把认证标准之外的东西作为考查对象,更有甚者,个别专家以自己主观判断,而不是认证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查,这些都是错误的。
第二,结合认证工作的特点,把握考查重点
注重专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工程教育认证以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注重不同学校专业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工程专业认证提倡并服务于专业办学目标的多样性。本科阶段培养人才一般分为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不同学校的工程专业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家在现场考查时,要在保证达到质量的最低标准的前提下,尊重专业办学特点,充分考虑专业的多样性和和个性化。
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国际互认是指互认学位,强调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在课程安排、资源配置、学生服务诸多方面都有比较明确并具体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学生对专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是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指标。现场考查时,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的达成,重点考查专业是否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学生成就评估体系。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强化对定性标准的把握。我们现在的认证体系主要借鉴美国ABET的体系。美国认证指标体系曾经从定量化指标开始,逐步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认证指标体系及其认证过程中的判断主要是建立在定性而非定量标准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同行专家对认证指标达成度的判断。专家在现场考查时,应强化对定性标准的把握,让标准落到实处,使判断有据可依。
第三,杜绝考查之前预设结论现象
认证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举证。专家考查就是对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判断,而判断的根据就是专业提供的证据。
但是我们有些专家,进校前先考虑这个专业在业内的地位,模糊判断结论。预设应该6年,就不能有P/w,我就给它几个P、几个P/c,安到几个指标项上去。这种预设认证结论再找支撑材料的主观随意的工作方式是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不尊重认证规律、不负责任的,必须坚决杜绝。
第四,避免认证工作的几个误区
评优情结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合格性认证,三种结论不代表水平的差异,不少学校有着挥之不去的评优情结,有些专家也有这个情结,受这个情结的影响,问题说的多,写的少,形成“两张皮”。这种不实事求是的做法,于学校持续改进、提高十分不利,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十分不利。
在对认证学校的培训会上,我们也反复强调,不要过于在乎有效期,不要过于看重P/c、P/w。希望我们的专家也要真正扭转这个认识误区。
比较情结 认证工作的另一个误区是横向比较,这个思想比较普遍。由于专业认证是同行评价,平时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知根知底,受到各专业多年来形成的学科相对强弱态势的影响,潜意识里根据学科水平,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孰高孰低的印象,对于自己专业认证结果的预期有意拿其他已认证专业作为参照。
认证是对认证标准里要求的七个方面进行评价,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这种横向比较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如果更简单地以P/c、P/w的数量比较,就更没有道理了。
第五,严格遵守认证纪律
严格的工作纪律是保证一项评估工作客观、公正的基本条件。每一项评估评审,被评估方都是有压力的。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个别学校可能会做一些工作,以谋求更“好”的结果,这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可以理解,但是对工作是不利的,对事业是有害的。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十分深刻。
为此,《工程教育认证办法》中专门有纪律方面的要求,归纳起来在3个方面做了规定,包括认证材料要求、专家接待要求以及保证专家工作公正性的相关举措。
我们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对此要做到令行禁止,“言必行,行必果”,对于违反认证工作纪律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即时发现,及时中止认证,认证专家发现此类问题要及时向秘书处反映。如果有个别专家违反认证工作纪律,我们要依据《工程教育认证办法》进行处理。
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试点以来,还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希望我们能保持这个比较好的认证环境,保证认证工作风清气正。
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所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应该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教育部计划将这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推进。袁部长多次指示,要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内宣传动员,要在“985”、“211”和地方有特色的大学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教司也计划逐步将认证工作覆盖到所有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并将通过认证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验收的必要条件。